6 月 5 日,云南省 2025 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在保山市永子棋院广场举行。这场以 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 为主题的生态盛会,不仅展现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,更通过创新的城市服务模式,揭示了人居环境提升与绿色发展的共生逻辑。作为活动所在地的服务保障单位,侨银股份以 “会客厅式管理” 标准构建的城市服务体系,成为连接生态理念与实践落地的关键纽带。


精细化服务构筑生态活动保障体系
在永子棋院广场活动现场,侨银股份的服务团队以 “席地而坐” 的环境标准实施全域管控。通过引入智能清扫设备与 “扫捡冲刷洗拔捞擦吸巡” 十字作业法,构建起立体化清洁网络。数据显示,活动期间其作业覆盖面积超 5 万平方米,机械化作业率达 85% 以上,实现 “零死角、零积尘、零遗漏” 的保障目标。
值得关注的是,侨银股份深度参与生态环保成果展区的环境营造工作。通过生态景观小品设计、展区动线优化及垃圾分类引导等专业服务,将环保理念融入空间体验,日均引导超 3000 人次参与互动,成为连接公众与生态文明的桥梁纽带。这种“服务即传播”的模式,让环保理念通过可感知的环境体验深入人心。



“城市 HUI 客厅” 模式的保山实践
保山市作为滇西生态屏障,近年来以 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” 为定位推进城市生态化转型。2020 年引入侨银股份作为 “城市大管家” 后,创新构建的全域服务体系正在重塑城市治理逻辑。
在作业体系革新层面,企业建立苗圃培育基地实现 “自行养苗育苗”,形成从苗木培育到景观维护的完整产业链。这一举措使绿化补植成本降低 40%,同时构建起 “增绿提质 — 景观塑造 — 功能完善” 的递进式提升路径。数据显示,保山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8.98万平方米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.76平方米,实现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的美好愿景,“四季有花、移步换景” 的城市景观体系基本成型。
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,“HUI 客厅” 模式突破传统环卫服务边界,构建起 “环境治理 + 功能提升 + 民生服务” 的三维体系。通过实施城市空间 “彩化亮化美化” 工程,打造出多个社区口袋公园和公里生态绿道,这些 “可进入、可参与”的公共空间,使市民对环境提升的获得感具象化。正如当地居民所言:“现在家门口的公园不仅能散步,还能参加环保主题活动,城市真的变成了我们的会客厅。”


城市服务升级驱动区域价值释放
侨银股份的保山实践正在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。2024 年保山市接待游客 5206 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 664.08 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1.6%、9.3%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印证着生态环境改善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,也凸显出专业化城市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价值。
这种治理范式的创新已形成示范效应。除保山外,侨银股份在云南构建起覆盖昆明、丽江、大理等核心城市的服务网络。其中昆明官渡区环卫一体化项目作为全国市场化改革标杆,其 “智慧环卫平台 + 网格化管理” 模式被多个城市考察借鉴。在丽江,企业将纳西族文化元素融入环卫设施设计,实现 “环境治理 + 文化传承” 的有机融合,成为民族地区城市服务的创新样本。

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节点,侨银股份以 “每到一城 美一城” 的使命,正在书写城市服务的新内涵。其构建的 “技术赋能 + 精细管理 + 生态增值” 发展模式,不仅为保山带来 “居者自豪、来者依恋” 的城市气质,更探索出一条以环境治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。
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,该企业正加速布局 AI 环卫机器人、物联网监测系统等技术应用,计划在 2025 年内实现保山主城区环卫作业智能化覆盖率超 90%。这种 “科技 + 服务” 的双轮驱动,或将重新定义城市服务的技术边界,为 “美丽中国” 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现代化治理方案。
从滇西保山的实践到云南全域的布局,侨银股份的探索揭示出一个深刻命题: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下,城市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环境维护,而是通过系统性治理创新,实现生态价值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增长。这种治理思维的革新,或许正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所在。